網上有很多關于mis機與pos機的區別,先搞清楚企業信息化到底是個啥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mis機與pos機的區別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m.jqre.com.cn)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mis機與pos機的區別
企業信息化(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企業信息化實質上是將企業的生產過程、物料移動、事務處理、現金流動、客戶交互等業務過程數字化,通過各種信息系統網絡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資源,提供給各層次的人們洞悉、觀察各類動態業務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產要素組合優化的決策,使企業資源合理配置,以使企業能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競爭環境,求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企業信息化四個階段:
基礎應用階段、關鍵應用階段、擴展整合及優化升級階段和戰略應用階段,每一階段都有其具體特征和判斷標準。
基礎應用階段
在此階段,企業主要進行的信息化應用內容有基礎的協同OA、簡單會計核算、企業網站、簡單薪資核算和簡單的員工考核等。
關鍵應用階段
這一階段企業的信息化應用主要有全面會計核算、基本成本和資金管理、企業核心業務系統(采購、生產、營銷、庫存等)和人力資源管理等。
擴展整合優化升級階段
信息化應用解決了關鍵應用階段信息系統未集成的問題,主要應用內容包含了全程供應鏈應用、CRM、PLM、電子商務等集成的ERP應用。
戰略應用階段
這是中國企業信息化應用的最高階段。處于此階段的企業,在經歷了較為長期的信息化應用之后,其信息化應用將通過商務智能、全面的績效管理和隨需而變的架構及機制等應用來全面體現其效益。
企業信息化三個層次:
第一層是企業在生產當中廣泛運用電子信息技術,實現生產自動化。如生產設計自動化(CAD)、自動化控制、智能儀表、單板機的運用等等,凡是用到電子信息技術的都是企業信息化的一部分。
第二層是企業數據的自動化、信息化。用電子信息技術對生產、銷售、財務等數據進行處理,這是最基礎的、大量的數據信息化過程。
第三層是更高層次的輔助管理、輔助決策系統,制造資源計劃(MRPll)和企業資源計劃(ERP)、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辦公自動化(OA)等都是用來輔助管理、輔助決策的,這是更高層次的信息化。
企業信息系統構成
計算機是信息系統的依托,計算機設備是信息流動的載體和處理加工的場所。同時,信息系統離不開人的參與,因為信息的收集要人進行取舍,在處理過程中,也要由人來操作。一般來說,信息系統由如下要素構成:
1、硬件和網絡平臺
所謂硬件是指信息系統對信息進行收集、存貯、加工、使用和傳輸等處理過程中,所使用的物理設備或裝置。可以進行如下分類:
(1) 主機系統及其外圍設備:
a.大型機、小型機、工作站、微機等;
b.大容量的外存儲器(如磁帶機、磁盤或光盤等);
c.輸入設備(如鍵盤、鼠標、掃描儀、條碼閱讀機或觸摸屏等);
d.輸出設備(如顯示器、打印機、繪圖儀等)。
(2) 通信、網絡設備;
(3) 辦公自動化設備,如傳真機、復印機、視頻會議設備、閉路電視等。
2、軟件系統
(1) 操作系統:UNIX、Windows98/95/NT、Linux等
(2) 支撐軟件:數據庫、平臺軟件等;
(3) 應用軟件:各種管理、設計軟件。
3、數據資源
數據資源是信息系統的核心內容,是系統運行的物質基礎。數據是信息的載體,在計算機的表示方法中,數據同信息本質上是一致的。信息系統依據用戶的需求,將需要處理的數據集中存放,從而形成數據資源。對于管理者,信息系統提供的數據表示形式可能會多種多樣,如文本、圖表、聲音等,但本質上只是數據的不同表示形式。不可靠的數據通過這種表示將更具有欺騙性,所以在信息系統運行過程中,如何有效地組織和使用這些數據是關鍵問題。數據庫技術和數據倉庫技術是目前比較流行的數據庫管理技術。
4、運行規則
運行規則是幫助用戶使用和維護信息系統的說明材料,如用戶手冊、系統設計說明、操作手冊、故障處理手冊等。運行規則是系統正常運行的重要保證。
5、操作人員
信息系統是人機結合的系統,在信息系統運行過程中,人始終處于中心的地位,計算機畢竟只是輔助工具。信息系統是為管理而服務的,是為人服務的。沒有合適的人員,系統不可能發揮效能。所以在信息系統開發、實施、使用、維護和評價各階段,人的參與是不可少的。
與信息系統相關的人員有系統分析員、系統設計員、程序員、數據庫管理人員、計算機操作人員(普通用戶)和系統管理員。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系統分析員和程序員可劃歸為系統開發人員;而數據庫管理員和系統管理員可劃歸為系統維護人員;計算機操作人員則是系統的使用人員(包括各層管理者)。一個企業或者組織要對以上人員進行合理分工,明確相關責任。
企業信息系統類型
管理者的管理職能和管理層次存在差別,與之相對應的信息系統也有不同類型。信息系統的劃分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縱向依據管理職能劃分,如銷售管理系統、生產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等;二是橫向依據管理層次劃分,如戰略層系統、管理層系統、知識層系統和作業層(執行層)系統。下面我們將著重闡明依據管理層劃分的信息系統。
1、業務層的事務處理系統TPS(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
TPS又可稱為電子數據處理系統(EDPS),它面向企業最底層的管理活動,對企業日常運作所產生的事務信息進行處理。 TPS是信息系統的最初形式,其特點是處理的問題高度結構化、功能單一、設計范圍小,如訂票系統、會計成本核算系統、庫存物資統計系統、員工工資發放系統等。它所提供的信息是企業的實時信息,即對企業狀況的直接反映。TPS的運行直接簡化了人們的日常工作,提高了作業層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在一定情況下,甚至可以完全取代作業層的手工操作,如當今流行的商業實時零售終端系統(POS)、全球因特網的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DI)。
從系統的觀點考慮,TPS通常處于企業系統與外界環境的邊界位置,起到了連接企業與外界環境的橋梁作用,同時也是信息自下而上依次到達知識層、管理層和戰略層的信息生成器(收集器)。TPS的開發是信息系統開發的基礎。
2、知識層的KWS(Knowledge Working System)和OAS(辦公自動化系統)
知識層有兩類人員:一類是專業人員,如工程師、建筑師、會計師、經濟師,他們為企業開發新產品或為企業提供專門服務或咨詢;另一類是行政管理人員,如文秘、辦事員或簿記員等,他們的職責是協調企業與外界環境、部門與部門之間或部門內部的信息傳遞,并保證企業信息流的順暢。為知識層人員服務的信息系統應該滿足他們在管理方面相應的要求。
KWS是輔助企業專業人員為企業開發新產品而使用的十分專業化的信息系統,如CAD工作站可幫助工程師在新產品設計上節省大量的時間和設計費用;投資分析系統可以對數據進行分類計算并依據相應的數學模型,對投資項目進行分析、評價、篩選。由此可見,KWS是一種利用專業領域內的知識對企業內部或外部的信息進行處理的信息系統。
OAS是輔助企業行政管理人員協調信息流的信息系統,它由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現代化辦公設備構成,能夠快速有效地加工、傳遞和管理辦公信息。如文字處理系統、視頻會議系統、電子郵件系統等。
3、管理層的MIS和DSS
管理信息系統(MIS)
是在TPS基礎之上產生的。管理信息系統的任務是針對企業各種事物的全面、集成的管理;在一個管理信息系統中,集中統一規劃的數據庫是必不可少的。信息在數據庫中集中存放,保證了共享信息的一致性。管理信息系統常常利用數學模型分析數據,輔助決策,如資源消耗的投資決策模型、生產調度的調度模型、制造業資源規劃系統MRPII等。原始數據或總結綜合數據對管理者而言是不夠的,他們希望得到決策的數據。所以管理信息系統在這方面嶄露頭角,它不僅支持管理計劃,還提供戰略決策方面的支持。但是,由于缺乏靈活性和分析能力,系統無法較好地解決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問題。但是我們可以想象,MIS將發展成為一個高度一體化的系統,處理所有組織的功能。
決策支持系統(DSS)
比管理信息系統更高一層,它支持中、高層管理者針對具體問題形成有效的決策,運用數據庫、模型庫、知識庫等更新的技術解決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問題,如運輸路程最短問題、最優經濟訂貨批量決策、合理優化的生產調度等。DSS注重的是經濟效益而不是效率,它的運行需要利用從MIS中抽取的決策所需的綜合數據,還要利用大量與決策有關的外部信息。DSS的界面友好,易于操作,具有較強的靈活性相適應性。
4、戰略層的ESS
ESS-Executive Support System是專門為企業最高管理層決策者設計的,具有相當的計算能力和通信能力。ESS幫助高層領導解決一些不斷變化的宏觀、戰略方面的非結構化問題,如是否引進一條新的生產線,是否在某地區開拓市場,是否加大廣告宣傳的投入,是否要與某企業合作或聯營等。
ESS應該為企業決策者提供企業內部的信息,還包括競爭對手的信息,這些信息是經過前面的低層次信息系統加工并綜合而來的。ESS不需很多分析模型,它只提供決策參照。而企業決策者則要根據這些信息,通過自己的思維和判斷,作出最終的決策。企業領導不能過分依賴決策支持系統,必須明確一點:它只是一個支持系統而非決策系統。
以上就是關于mis機與pos機的區別,先搞清楚企業信息化到底是個啥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mis機與pos機的區別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